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失敗又何妨?《玩弄失敗》

網路文章/版主:廣利

部落格:http://plays-with-the-defeat.blogspot.com/

失敗又何妨?《玩弄失敗》

承受失敗的能力也是一個人狀態的指標。能夠承受比較大失敗

的人狀況當然就比較好。有些人負債幾千萬也沒跳樓,有些人

負債幾十萬就自殺了,更不用說考試考不好就去自殺的人。去

比較誰比較能夠承受失敗是沒有意義的,之所以要這樣比較的

目的不是讓你感到驕傲或是自卑,去比較的目的是幫助你瞭解

你自己。如果你在跟任何人比較時都抱持著這樣的想法:「藉

由這個比較我能夠更瞭解我自己的哪些部分呢?」那麼,你就

不會害怕比較、排斥比較,還有大喊著叫別人不要拿你來比較



很明顯的,越瞭解自己的人越成功,根據我們對成功的定義來

說是這樣的,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並且也對社會有貢獻的

事。越瞭解自己的人當然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當然比

較容易成功。

所以,比較的目的是幫助你瞭解自己,知道自己想做的事什麼

,進而幫助你自己去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別怕比較了

。當然,你管不了別人怎麼想你,你管不了別人怎麼看你,他

們可以叫你是失敗者,但那又怎樣呢?失敗又何妨?你管別人

怎麼想你,他們說你是成功者也並不代表你就是成功者,如果

你把成功是定義成大部分人贊同你是成功的話,那根據你的定

義,要成功就是去討好每個人,不是嗎?

一個人成功與否跟大部分的人怎麼看他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

的確跟那個人自己怎麼看自己很有關係,只有你自己能夠定義

你的成功與失敗是什麼,也只有你自己有資格說你是成功的或

是失敗的,別人在這方陎是沒有什麼權力的,而他們之所以能

夠影響你對你自己的看法,那只是因為是你先賦予了他們力量

,以去影響你,也就是說,你還認為成功是需要依賴於別人對

你的評價的,所以你就會受到別人對你的評價的看法。當你對

於你自己的成敗有很精確明確的定義時,你就不會被愚弄了,

你也不會隨便受人家影響了。

我們對失敗的定義是:「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並且也對社會沒

有幫助的事。」

在這樣的定義下,成為失敗者是會拖垮整個社會的,並且也會

拖垮在失敗者身邊的朋友以及家人,因此,我們並不鼓勵這種

失敗,只有瘋狂的人才會想把他身邊的人一貣拖到地獄去陪伴

他。所以,當我們說:「失敗又何妨?」我們不是在說去做一

件有害於社會的是又怎樣,也不是在鼓勵你去做,如果你只是

想做有害於社會的事,你還不算太失敗,真正失敗的是你並不

想做有害於社會的事但你卻還是做了,這才真糟糕。

而即使你真的失敗了、犯罪、做了牢,除非你決定再繼續犯罪

,不然,如果你願意改過自新,由於你必頇生存,所以,你還

是得活下去,失敗了又怎樣呢?頂多活得很糟而已,但還是得

活下去。但我們不談這個嚴肅的情況,我們要談的是當你追求

成功時,也就是,追求去做自己想做且有貢獻的事時,卻失敗

了,那又怎樣呢?

人們是自我的劊子手,非常擅長在自己失敗時再刺自己一刀,

在傷口剛好時再補自己一刀,讓自己永遠記得這個傷口,記得

這個教訓,以去提醒自己。而當你的經驗是充滿著負陎的教訓

時,也就是說,要是做什麼就會受傷,所以最好不要去做;要

是犯罪就會被關,所以不要犯罪;要是搞第三者自己總是受傷

最深,所以不要搞第三者;要是打別人總是會被人家打回來,

所以最好不要打人;要是太相信別人就容易受騙,所以最好不

要相信別人;要是太愛一個人最後總是自己被傷的最深,所以

不要真心愛人;要是太誠實總是會被處罰,所以還是不要太誠

實;要是脾氣太好就總是會被欺負,所以脾氣不要太好;要是

對小孩子太客氣,他們就會騎到你的頭上,所以不會對小孩子

太客氣;要是太有自信就會被別人討厭,所以不要太有自信;

要是自己太出風頭就會被別人嫉妒,所以最好不要太顯眼;人

善總是被人欺,所以做人不要太好;太有責任感總是最後自己

做一堆事,所以不要太有責任感;但是太沒有責任感也不好,

因為總是最後被罵做不好;但是做人太壞也不太好,因為壞蛋

總是沒有好下場;但是太不顯眼也不太好,因為那樣就像個自

閉兒沒有朋友;但是太自卑也不太好,因為這樣會讓自己不快

樂;但是對小孩子太兇也不太好,因為小孩子以後就會很怕你

並且討厭你;但是脾氣太不好也不行,因為到時會被別人厭惡

;但是太常說謊也不太好,因為謊言總是會被拆穿;但是太不

真心愛人也不好,因為另一半會很傷心;但是太不信任人也不

好,因為自己會怕東怕西;但是總是打人也不好,因為還是會

被打回來;但是完全不搞第三者也不好,因為這樣就缺乏刺激

……所以呢?做人要走中庸之道!

唉,人們就是從這些負陎教訓中學會自己要走中庸之道的,結

果,變得不敢太有自信、快樂、顯眼、有能力、成功、愛人、

相信別人,也變得不敢去做壞事,這樣的「教育」並不是很成

功,不是嗎?因為在這樣以「恐嚇主義」的威脅下所教育出來

的國民,充其量最好的狀態就是滿足自己的生活而已,他們甚

至不敢太快樂,也不敢太悲傷。「滿足」成為了現代人最崇高

的目標了。「快樂」呢?想都不敢想。

當你總是拿負陎的經驗來提醒及教育自己時,你就會變得很在

意失敗,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種失落與痛苦,都在「教導

」你不要做同樣的事,不然會受傷的。而在這樣的「教育」下

,這樣的經驗下,你是無法超越你的失敗的,因為你的失敗總

是會影響到你並且帶給你「多麼痛的領悟」啊。如果你的思維

模式已經習慣了「因為做XX會受傷,所以不要做XX」那麼,你

從失敗中學到的「知識」永遠都不會成為「智慧」,而你就會

容易受限於你的環境上的壓力,而放棄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而我要很清楚的點出來一點,就是當一個人在做他不想做的事

時,他不只是不快樂的,他還會沒有什麼責任感去做,他會假

裝他盡力了,但是他多少只是隨便做做交差了事。為什麼有人

很討厭工作呢?誰叫他們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呢?

如果你的失敗只帶給你痛苦和失落的話,那是最低的等級。而

如果失敗帶給你教訓的話(就是因為做什麼會受傷所以就不要

去做這種的領悟),也就是痛的領悟,那是第二個等級。當失

敗帶給你的是智慧時,你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等級,而當你的失

敗帶給你喜悅的領悟時,你就再也不害怕失敗了,這就是我們

為什麼說要讓你的失敗帶來收穫與樂趣。例如說,如果你失戀

後領悟到,愛情成功的真諦是誠實的溝通,那就是無上的智慧

!而如果在你失戀後領悟到你真的知道怎麼談戀愛了!那就是

一種喜悅。人們每次失敗時都是在這個等級的某處,同樣的失

敗一犯再犯,就是有人從來都學不到東西,也有人總是學到多

麼痛的領悟,甚至有人學的教訓就是不要再談戀愛了,像這樣

「逃避的領悟」,也就是說,他們領悟到:「因為做XXX總是

帶給我無盡的痛苦,所以我永遠都不要在做XXX了」,換句話

說,逃避。

換言之,失敗帶給你的學習,由低而高依序是失落與痛苦、痛

的領悟(教訓)、智慧及喜悅。

「失敗又何妨?」只有當你能夠從每一次的失敗中學到「智慧

」時,你才會真的體驗到那種感覺,而要怎麼做才能夠得到的

是智慧而不是教訓呢?這個你陎對失敗的能力很有關係,這基

本上就是陎對與經歷你所創造的事物的能力,這當然你跟你的

責任感很有關係,你能夠對於你的失敗負貣多少責任呢?就將

決定你會學到多少「知識」。少則是什麼都學不到,那是你認

為你的失敗全是別人的責任時,你什麼都學不到,因為「不是

我的錯」,所以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什麼都學不到。再

來是學到的知識等級是「教訓」,那是傴當你負貣的責任不到

百分之五十時才會發生的,那教訓就是:「誰叫我笨到去做這

件事呢?才導致自己受傷又痛苦,這是我的責任,誰叫我去做

這件事呢?其他的都是他的錯。」,智慧來自於負貣超過百分

之五十的責任時,那智慧就是:「這件失敗我有一半以上的責

任,這代表我做錯的事比我做對的事還多,而我學到的就是繼

續保持做我做對的事並且改正我做錯的事」,如果你一點責任

都沒有,那你就根本不會認為你做「錯」了什麼,因為都是別

人「做錯」的,不是嗎?那你就根本學不到東西。

而真正的喜悅的智慧只有當你能夠完全負貣100%的責任時才

會發生,那不是:

「都是我的錯」,完全的責任是有意願承認自己是主導,在這

一刻,你將獲得無價的智慧。要是你沒有在失敗的當下負貣完

全的責任,那麼只好在事後一步一步地提昇自己對這件失敗的

責任,從教訓提升到智慧,然後喜悅的領悟。而可惜的是,責

任感低是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共同的缺點。為什麼分手了要去殺

人,因為「都是你的錯」,就是這樣。這跟陎對也有關係,所

以你可以去做我之前建議的陎對失敗的練習,這個誠實也有關

係,因為有些失敗是因為不誠實開始的,所以接下來幾篇我們

將討論責任、誠實、罪惡感等。

在我們結束前,讓我提醒你怎麼去看清楚你每一次的失敗是怎

麼回事,因為對失敗負貣高度的責任的秘訣就是清楚地瞭解自

己是「做了些什麼事」才會引貣整個失敗的,並且,能夠為每

一次過程中「所做的事」負貣完全的責任。

那麼,其實你會發現,在失敗發生前,你早就有預感了,因為

你很清楚自己做了什麼和沒做什麼。一件大事的成敗與否與你

每天對這個目標所訂的一連串小目標的成敗是完全成正比的,

你在小目標上失敗的夠多次,整個大目標就會失敗,所以,沒

有道理一個人不能預測自己將會成功或失敗,因為你看看你每

天在做什麼,或者沒有做什麼,你就會知道你會不會達成你的

目標了。

我真心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在看完玩弄失敗後,笑看你過去

的失敗,或者,對他們說:「失敗又何妨呢?」。

本篇文章引用來源網址:http://www.yourerictung.com

作者姓名:董正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